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综述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医学综述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醛固酮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7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40例非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EH组血清醛固酮水平(142.57±14.0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68.03±7.483)ng/L(t=3.8307,P0.05).结论:我们认为EH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升高是一种继发性变化,原因可能......

    作者:陈东海;季乃军;王成尧;樊必夫;梅益斌;方宗桥;潘炯伟;赵军飞;管丽华;高美英 刊期: 2001- 01

  • 普罗布考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1977年Gruentzing施行第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人性心脏病学的新纪元.80年代以后该技术不断完善,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临床上,PTCA后有30%~35%的患者发生再狭窄[1],使其所获得的效益减少,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防治再狭窄的方法.普罗布考(化学名:丙丁酚)初在美国上市仅作为降脂药使用,由于对其复杂的......

    作者:黄其昌;尹瑞兴 刊期: 2001- 01

  • 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1972年,Kerr等首次提出细胞凋亡以来,凋亡一直是近年来医学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心血管病学的研究发展,现已证实了细胞凋亡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并已明确了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所起的作用[1].现就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蒋建刚;吴基良 刊期: 2001- 01

  • 膜流动性与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完成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免疫等正常细胞功能的重保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膜脂流动性(lfuidity,LFU)在疾病条件下的变化,往往在一般形态学改变和生物化学改变之前就能被检测出来,而在治疗过程中,又能显示其趋向于正常的变化,是反映细胞早期损伤、研究疾病过程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指标.......

    作者:张玲;孙树秦;沈晓京;赖炳森 刊期: 2001- 01

  •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TEE)自1992年应用临床以来,因其探头可从0~180℃之间任意调节,探头制作工艺改进,体积减小,导管直径缩小及柔韧性和可调控性增加使其操作方便,MTEE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技术[1,2],主要临床应用现状如下.......

    作者:卢中秋;张怀勤 刊期: 2001- 01

  • 细胞因子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迄今为止,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病等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有关免疫尤其是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已取得很进展,这对于揭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但因果关系还未见定论.......

    作者:王玲;丁文利;张才军 刊期: 2001- 01

  • 血中6要素失衡与冠心病易患风险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的提高,冠心病(CHD)发生率和病死率已逐年上升并跃居首位.因此,深入探讨CHD危险因素和易患风险,对进一步拟定完善的防治对策意义重大.然而,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尽管在有效控制了CHD多种公认危险因素后,至少在部分人群中CHD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有理由认为CHD发病还存在着其他候选危害因素,进一步识别、确认并控制那些尤其是可逆转者,对防治CHD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袁志敏;唐冬梅 刊期: 2001- 01

  • 重论“心力衰竭”与“限钠”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多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1,2],临床上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常规治疗措施:限钠、利尿、强心、扩血管等,使治愈率、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在常规治疗中也相应出现一些问题,如低钠血症.文献报道,低钠血症与常规限钠治疗,尤其是大剂量应用利尿剂有直接关系[3].然而其危害性并未引起普遍重视.因此,对CHF......

    作者:张素珍;万瑜;杨钢 刊期: 2001- 01

  • 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炎症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有报道在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发现有大量白细胞浸润.有人在斑块里找到了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等原微生物.Davies等认为斑块内皮的浅层溃疡和斑块破裂都是由于炎症所致.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白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跨膜游出、趋向炎症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其基础是细胞粘附......

    作者:卢敏;张梦玺 刊期: 2001- 01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而且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增高的趋势.MP感染后常表现为阵发性咳嗽,病程缓慢,病理变化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近几年有关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支气管哮喘是以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以可逆性气道狭窄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作者:尹洪云;曹兰芳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