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脑白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症(L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影像学征像,与脑缺血损伤有关,属于脑小血管病变的一个类型.临床上可导致认知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CT及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LA的检出率大大增加.L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A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但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该文就LA的影像特点、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近年来研究热点予以综述.......
作者:杨茜 刊期: 2013- 08
-
小间隙修复周围神经的研究进展
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要优于断端相对旋转的传统神经外膜缝合,用小间隙桥接的缝合方法给神经一个密闭的自我选择空间,以有利于神经在此间隙内形成有效再生.自体神经外膜袖套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小间隙修复周围神经中的一种方法,自体神经外膜作为桥接物有其特有的优越性,比其他的小间隙缝合方法更容易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华;张澜;呼和;刘国栋 刊期: 2013- 08
-
肝再生增强因子的研究进展
肝再生增强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够通过免疫调控、信号转导及影响线粒体功能等方式特异性刺激肝细胞增殖、促进肝脏再生的细胞因子,且其基因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从低级到高级的真核细胞中.近研究发现,其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毒物引起的肝脏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目前对其生物学性状、功能以及相关作用机制都有较深入的认识.......
作者:宋海曼 刊期: 2013- 08
-
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坏死、感染继发脓毒症,可进一步引起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SAP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易位是SAP脓毒症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炎性介质释放导致了持续性的全身炎性反应,微循环障碍及免疫抑制促进SAP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基因多态性与SAP脓毒症患者易患性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有关SAP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覃月秋 刊期: 2013- 08
-
活性氧簇在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肠缺血/再灌注(II/R)通过一系列发病机制,可以导致严重的肝肠组织损伤.目前国内外关于引起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前瞻性研究仍不多,因此明确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及预防II/R引起肝损伤有着长远的意义.近年来,II/R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从活性氧簇(ROS)、肠道屏障损伤等方面研究.II/R时大量的ROS产生,导致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造成肝脏损伤.该文就ROS在II/R导致肝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周雨 刊期: 2013- 08
-
大鼠肝切除模型研究进展
大鼠是肝脏外科研究常使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肝切除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肝脏外科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对大鼠的肝脏解剖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其肝切除模型也得到改进和拓展.肝脏的切除量、切除方式及围术期干预措施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效用的实验模型.这些模型为深入开展肝脏外科基础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总结分析大鼠肝脏的解剖、肝切除的技术进展、肝切除模型研究现况及局限性等,对更好地利用这一模型进行基础......
作者:刘涵生 刊期: 2013- 08
-
CD40/CD40L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特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通过多种形式参与As的发生,其激活相关炎性细胞及血小板从而促进其他炎性因子释放,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等,并引起斑块不稳定及血栓形成.CD40L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阻断CD40/CD40L系统,可以减轻炎性反应,延缓As的发生及发展,起到一定......
作者:谈礼武 刊期: 2013- 08
-
HSP27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小分子HSP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细胞在外界自由基、热、缺血和毒性物质等刺激下可诱导其产生,在各种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特别是心脏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对抗细心肌凋亡、抗缺血损伤、抗炎性反应中HSP27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有调控作用.HSP27可能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途径.......
作者:汤鑫 刊期: 2013- 08
-
抗缪勒管激素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及预测作用
新型特异性抗缪勒管激素(AMH)抗体的出现使血清AMH浓度的测量更为精确.AMH由晚期窦前卵泡及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其可抑制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的转化.女性AMH浓度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在绝经后无法测量到.相对于其他的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的检测指标而言,AMH在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上有许多的优点,AMH的表达并不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因此,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其血清浓度均保持稳定.血清AMH浓度可......
作者:陈玲 刊期: 2013- 08
-
肝X受体信号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病理过程,特征为大动脉壁中的脂质斑块的形成.在诸多发病机制中,肝X受体(LXR)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LXR属核受体超家族的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LXR及LXR的目的基因参与脂质代谢平衡以及炎性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LXR信号系统分子在避免细胞内胆固醇过载及外流、细胞内炎症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钱宗杰 刊期: 2013- 08
动态资讯
- 1 膀胱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2 HPV16E6的表达与宫颈鳞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 3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
- 4 瑞芬太尼在器官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 5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研究新进展
- 6 奥利司他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 7 瘦素及5-羟色胺与早泄关系的研究进展
- 8 抗凝血酶原抗体的研究进展
-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
- 10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再评估
- 11 鱼精蛋白截短体在构建融合蛋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2 ABO血型因素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 13 肿瘤干细胞——脑胶质瘤放疗新靶点
- 14 超声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15 颧骨上颌复合体骨折的诊疗
- 16 Aβ蛋白和tau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17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 18 氨氯地平控释片与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 19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危险的关系
- 20 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