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综述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医学综述杂志2015年第5期文章
  •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在产科中的应用

    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为无创产前诊断及妊娠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找到了新途径,此种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测序可用于胎儿非整倍体疾病、胎儿单基因遗传病、胎儿血型的检测、胎儿性连锁疾病的产前诊断筛查;胎儿游离DNA水平的变化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指标为妊娠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作者:程丽琴(综述);田春芳(审校) 刊期: 2015- 05

  • 微RNA与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具有高住院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微RNA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在心血管系统主要参与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房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具体机制主要是通过参与调节和心脏重构相关的靶基因而导致房颤。......

    作者:陈文江(综述);陈灿(审校) 刊期: 2015- 05

  • 氧化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可引起内皮细胞膜稳定性和通透性平衡失调、内分泌和旁分泌功能受损、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及脂质过氧化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脂肪氧化酶/环氧合酶、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和黄嘌呤氧化酶等参与的酶促反应可导致机体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加重炎症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然而抗氧化剂在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骆莹莹;陈述(综述);王大新(审校) 刊期: 2015- 05

  • 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腹膜粘连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手术后形成的腹膜粘连是腹部外科难以攻克的课题。大量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术后腹膜粘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学者就TGF-β介导腹膜粘连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该文简单概述TGF-β通过Smad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RhoAGTPase/ROCK等信号通路介导腹膜粘连的形成,以期为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提供潜在的靶点。......

    作者:邓璐璐(综述);毛建文(审校) 刊期: 2015- 05

  • 心肌肥厚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心肌肥厚是心肌组织超负荷的一种代偿性反应,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及间质成分改变为主要特征,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可能存在一个复杂的促进心肌肥厚网络。虽然历经多年研究,心肌肥厚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与机械性、神经体液、内分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细胞因子、基因以及一氧化氮等多种因素相关。该文就心肌肥厚发......

    作者:吴小龙;薛明明;司明明(综述);孙利军(审校) 刊期: 2015- 05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和D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家族可调节多种病理生理活动,在肾脏中属于典型的生长因子系统,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DGF家族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PDGF-C和PDGF-D是新发现的PDGF家族的两个亚型,与PDGF-A和PDGF-B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差异,其在胚胎发育、恶性肿瘤、伤口愈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多个器官的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聪(综述);刘云启(审校) 刊期: 2015- 05

  • 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功能的研究进展

    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FAM96B)是由16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目前国内外关于FAM96B基因的研究甚少。近研究发现,FAM96B基因通过与其相互作用蛋白相互作用发挥功能,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微管形成密切相关,可能在细胞有丝分裂及Apoptin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并可能与着色性干皮病及早老症等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明确。......

    作者:马丹丹(综述);张智勇;蔡逊(审校) 刊期: 2015- 05

  • 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易患性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通过与分布在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而发挥免疫学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DR的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慢性化及治疗密切相关。因此,该文就VDR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袁琛(综述);杭菲菲(审校) 刊期: 2015- 05

  • 动物肠吸收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药物在肠道内吸收情况的常用实验方法,该类方法接近体内的真实状态,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包括肠襻法和肠灌流法。该文主要综述了这两种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优缺点以及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肠吸收模型对于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和药物动力学有积极的作用,其也可为研发新药、新剂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作者:张字城(综述);李新霞;李琳琳(审校) 刊期: 2015- 05

  •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是由人体骨髓巨核细胞裂解产生的无核细胞碎片,因其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被熟知。血小板的促炎症反应功能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As)的起始及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通过释放趋化因子、促炎症分子和其他生物反应调节剂,血小板与内皮细胞及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套加速动肪粥样硬化进程的局部炎症反应进程。......

    作者:喻志慧(综述);陈煜森(审校) 刊期: 201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