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综述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医学综述杂志2018年第13期文章
  •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可继发于感染、休克、手术及药物损伤等情况,目前临床常用的肌酐及尿量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能够提示肾功能的基本变化情况,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对于早期肾损伤评价的敏感性较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白细胞介素18、尿肾损伤因子、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等指标......

    作者:张媛;赵敏 刊期: 2018- 13

  • PGC-1α的生理作用与临床疾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的辅助活化因子,其在线粒体的生物合成、骨骼肌纤维类型转换、机体适应性产热、糖代谢以及脂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稳态.PGC-1α在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和神经性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不同,其有可能成为以上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以期改善患者的生活......

    作者:李琳琳;曹正宇;田野 刊期: 2018- 13

  • 肾近端小管损伤标志物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以一种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的疾病.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与肾小球本身的损害、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常见近端肾小管损伤分子有β2-微球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等,这些分子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近几年来,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等新兴的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开始出现,它们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较少,表......

    作者:安常娟;刘建华;程桂雪;秦晓松 刊期: 2018- 13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纤维化改变的过程,也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复杂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参与这一过程.一系列因素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由上皮表型向间质表型转变,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从而引起玻璃体视网膜纤维化改变.目前PVR的主流治疗方法仍为外科手术,通过术前危险因素的控制,及根据病变发展的不同时期采用适当的手术,同时辅助药物治疗通常可以改善疾病预后.已有证......

    作者:路永珩;郑轶 刊期: 2018- 13

  • 缺氧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及其防治研究

    脑作为人体耗氧量大的器官之一,极易受到缺氧伤害.缺氧会影响脑信息加工过程,进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认知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困难、注意力缺陷等,机体在不同缺氧条件下产生的活性氮和活性氧类,会对大脑皮质和海马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诱发机体不同机制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但缺氧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缺氧致认知功能障碍的......

    作者:杨颖;景临林;马慧萍;贾正平 刊期: 2018- 13

  • 线粒体动力学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稳态是机体在代谢或者环境应激反应中维持心脏功能的关键.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在维持线粒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过程主要由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性氧类大量产生及Ca2+超载,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终导致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活性氧类和Ca2+超载会通过介导线粒体动力学蛋白从而调控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该文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分子在心肌缺血/再......

    作者:金思妤;罗俊一;杨毅宁 刊期: 2018- 13

  • 类风湿关节炎与关节滑膜异位生发中心形成的机制

    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器官中均有异位生发中心(ELS)出现,ELS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主要存在于关节的滑膜中,ELS的特点是在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网状结构支撑下形成有规律的T/B细胞的聚合体,从而支撑ELS反应.ELS的功能通过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来维持免疫应答,并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药物治疗敏感性相关.ELS发挥功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ELS是否为RA的一种表型或疾病炎症的进一步进化仍不清楚,......

    作者:聂智兴;顾玉彪;韩大鹏;肖连波;欧阳桂林 刊期: 2018- 13

  • 时钟基因与昼夜节律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进而产生心脏泵血功能以及循环障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一日中呈周期性节律振荡,并在早晨至上午这一时段达到高峰.时钟基因与昼夜节律参与缺血性心脏病病程的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大量研究表明,时钟基因与昼夜节律的紊乱通过调节代谢、自噬与氧化应激水平,介导血管损伤,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

    作者:王雅枫;夏中元;雷少青;赵博 刊期: 2018- 13

  • 炎性肠病肠外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

    炎性肠病(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目前IBD不能治愈,只能缓解,目前普遍认为病因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因素有关.除了胃肠道以外,IBD常常涉及胃肠以外的器官,称之为肠外表现,可能在IBD诊断之前或之后发生.肠外表现几乎累及所有的器官系统,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有些肠外表现严重影响IBD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这一现象使研究IBD以及IBD肠外表现的发病机制......

    作者:木克热木·依明尼亚孜;高峰 刊期: 2018- 13

  • 急性胰腺炎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监测手段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以急性腹痛和血清淀粉酶的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AP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在AP的各个阶段,表现为高心脏指数、显著的肺分流、外周血管阻力以及心肌收缩力降低,这些改变可能与AP患者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以及失调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监测患者的容量状态对于治疗有指导价值,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常用的监测手段有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床旁超声等,反映微循环灌注状态的指标......

    作者:裴颖皓;谭欣圆;蒋华;王醒 刊期: 201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