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临床上主要有高代谢症状群和神经兴奋性增加,甲状腺肿大等特征,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为突出,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日久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心病).文献报道,甲心病发生率约占甲亢住院患者总数的10%~21%,甲亢并发甲心病常见[1].目前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甲亢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为:(1)已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病者有下......
作者:毛文文 刊期: 2004- 12
-
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致残率高,是多数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人的主要死因.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CVD的病死率已经呈下降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年化及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者增多,CVD发病率日益升高.导致心血管病事件的基本病变就是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作用在不同环节引起的疾病,病因目前尚......
作者:苏卫红;庞明 刊期: 2004- 12
-
骨桥蛋白与血管重塑的关系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的糖基化磷蛋白,它在细胞外基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OPN先在骨组织中被发现,但近年来在不同细胞,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VSMC)及上皮细胞中也有表达.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骨桥蛋白参与多种生命现象,如骨代谢、肿瘤的生长转移、炎症与免疫等,尤其在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中受到广泛的关注.......
作者:林全;王良兴 刊期: 2004- 12
-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CO)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灌流不足,同时出现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表现.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揭示其发病机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李绍龙;光雪峰;白文伟 刊期: 2004- 12
-
幽门螺杆菌致胃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许多研究表明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这可能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许多上消化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但HP导致胃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具体机制还不甚明了.现仅就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韩静;文嘉陵 刊期: 2004- 12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皮肤癣菌分类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皮肤癣菌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由它引起的皮肤癣菌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有些菌种导致的手足癣和甲癣较难治愈,而且容易复发和再感染.对皮肤癣菌的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分类将对确定感染、传染源和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及监视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鉴定分型主要依靠培养的菌落特征、镜下孢子和菌丝的形态以及生理生化试验.这类方法一般只能达到种间的鉴别,而且易受培养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皮肤癣菌的菌落易发......
作者:牛桃香;骆志成 刊期: 2004- 12
-
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RV)自1973年发现以来,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急性腹泻病重要的病原之一,全球每年约有87万儿童死于RV感染,并且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深入研究RV的流行病学、作用机制、免疫机制等成为RV腹泻预防和治疗的重点.现仅就RV感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丽利;黄永坤;魏群德 刊期: 2004- 12
-
HIV与结核病双重感染
HIV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是一个互相促进病变发展、恶化、迅速导致死亡的并发病.据估计,目前世界上感染HIV的大约1/3混合感染有结核[1].泰国从1989年开始,对所有新登记的结核病均做HIV筛查.1994年双重感染率达10%,而北部地区达40%.越南1998年6月报道AIDS1206例,并发结核病者31.6%.中国香港1984~2000年,共发现HIV阳性者1542例,其中AIDS500例,并发结核......
作者:尹光芝 刊期: 2004- 12
-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真菌(fungi)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它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起源问题迄今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它既非植物界,又非动物界,而是与植物、动物并立的第三界.Langeron(1945年)研究还发现,真菌和动、植物的根本区别是不形成组织,系由一套管子系统所组成.虽然从外观上看,各管均被分隔成许多细胞,但其本质仍属单细胞生物.至于起源究属单元集体、多元集体或原生生物,至今尚无定论.目前多数学者习惯将真菌列入植物界.......
作者:张洪海;仝玉卿;杨力 刊期: 2004- 12
-
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近10余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普遍开展,恶性肿瘤,艾滋病(AIDS)的不断增多,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类固醇药物,抗癌的放疗与化疗,深部真菌病,尤其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深部真菌病逐年增加.氟康唑是目前用于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重要抗真菌药之一,从1988年上市以来,因具有吸收好,抗真菌谱广及毒性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因氟康唑仅具抑菌作用,因此疗程需较长,渐......
作者:黄静;张天托 刊期: 2004- 12
动态资讯
- 1 凝血栓蛋白-1生物学活性及临床意义
-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
- 3 冠状动脉瘘的诊治及新进展
- 4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382例微创外科治疗体会
- 5 eIF4E与肿瘤研究进展
- 6 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诊治进展
- 7 Caveolae/caveolin及其对心血管系统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 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中枢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
- 9 血清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 10 骨保护素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 11 端粒酶与恶性实体肿瘤
- 12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研究进展
- 13 人波形蛋白中间丝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 14 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进展
- 15 脂联素和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 16 肠道屏障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17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心功能的研究
- 1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卵巢癌的机制研究进展
- 19 中西医结合预防环磷酰胺不良反应的观察
- 20 造血生长因子在新生儿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