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综述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医学综述杂志2001年第7期文章
  • 胆囊良性疾患与胆囊癌的关系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差的胆道恶性肿瘤.胆囊癌因发现时多数已属晚期,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5a生存率不足20%.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按Nevin分期Ⅰ期,Ⅱ期),患者的5a生存率可达60%~80%[1,2].......

    作者:傅仁勇 刊期: 2001- 07

  • 肝病的皮肤病学表现

    许多肝病具有皮肤病学表现.因此,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可能发现肝病的某些重要线索.......

    作者:路庆安;杨清民;孔令梅 刊期: 2001- 07

  • 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

    门静脉系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是肝脏供血的主要来源,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而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称为门脉高压症,其主要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作者:李绍琼 刊期: 2001- 07

  • 微量元素锌与神经系统疾病

    1锌(Zn)与动脉粥样硬化机体缺锌时血清胆固醇处于正常状态,但高剂量锌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Hooper给20位健康成年男性每天服用锌160mg,连续5周,发现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高锌可抑制铜(Cu)的含量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Zn2+、Cu2+在体内的吸收和转运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抑制.锌可诱导肝脏合成富含半胱氨酸、巯基的蛋白质而间接降低铜浓度.......

    作者:闫春菊 刊期: 2001- 07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选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通过开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积极治疗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等,其发病率已有所下降[1].......

    作者:肖雁;唐冬良 刊期: 2001- 07

  • 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及基因治疗的应用

    脊髓损伤后影响神经轴突生长或再生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促进诱导神经生长的因素:如多种促进神经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和为再生的轴突提供桥梁及管道、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雪旺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

    作者:李培建;李兵仓 刊期: 2001- 07

  • 镁与脑缺血

    脑缺血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和防治的研究正受到广泛重视.Mg2+成功地用于心肌梗死时的心肌保护和产科子痫时对缺血缺氧性脑损害的脑保护,极大地鼓舞了脑研究工作者将Mg2+引入脑缺血领域的研究.......

    作者:欧册华;张毅;李惠芳 刊期: 2001- 07

  • 噻氯匹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噻氯匹啶(ticlopidine,TIC)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其作用机制逐渐明了[1-4].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评定,国外大宗临床随访研究发现,TIC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生上,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ASA)[5-9].随着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关于其毒副作用的报道也逐渐增多[6,9,10-15].在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并防治毒副作用的发生方......

    作者:陈立云;韩丹春;李义召 刊期: 2001- 07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术在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技术的出现,为研究眼球后血流动力学特点以及其病理状态下的改变和临床疗效的观察,提供了一种直观、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1989年Erickson[1]首先应用CDFI对眼动脉进行观察.......

    作者:麦丹 刊期: 2001- 07

  • 脑梗死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英文题目]

    脑血管病致残率、致死率相当高,在某些地区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作者:楚冰;邵国富 刊期: 2001-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