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人类致泻性大肠杆菌.该种细菌以O157:H7血清型为代表,感染谱甚为广泛:包括无症状排菌、非血性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及死亡.全球已有六大洲30多个国家发现有该菌所致的感染暴发或流行,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随着各国对EHEC感染的关注,对EHEC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
作者:冯翔宇;卢仙娥 刊期: 2002- 01
-
幽门螺杆菌胃感染与胃外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寄生于人类胃内革兰阴性杆菌.1993年由Warren和Marshall等报道从胃粘膜中分离出[1],HP是全世界人群中感染广泛的致病菌,是迁延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菌,且在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对HP深入研究发现,HP除能引起胃......
作者:吴东初;郑春大;赵志泉 刊期: 2002- 01
-
肝纤维化逆转的研究进展
1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主要是慢性肝病造成的,是一个常见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对晚期肝硬化惟一有效的方法是肝移植,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由于可利用的捐献器官少及潜在接受者的病情复杂限制了这种技术的应用.胃肠病学家所熟悉的可选择的临床方案是对持续性损害加以限制,对并发症给予有轻微效果的治疗,但终结果是肝纤维化特别是肝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
作者:李东;李兵顺;刘金星 刊期: 2002- 01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现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疾病.新近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几乎所有的胃部感染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部炎症改变,重者发展为CAG,甚至胃癌.CAG的发生除HP感染外,还与胆汁反流、宿主遗传性、获得感染时的年龄、宿主酸分泌状态以及高盐、低维生素饮食等有关[1,2].对CAG的治疗至今尚无有效的方法.因此,一直为临床医师所关注.......
作者:程秋云 刊期: 2002- 01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是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在我国不仅感染率较高,而且感染年龄也比发达国家早10~20年[1],因此,对于HP与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们的关注,目前已经确认HP感染与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MALT恶性淋巴瘤[2],由于上述疾病在我国尚属常见多发病,且随时威胁着人类健康,乃至生命.为此,广大的胃肠病工作者在HP感染的发病学及治......
作者:刘苗苗;侯庆昌 刊期: 2002- 01
-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胃部烧灼感和反酸较为常见.近30年来,虽然反酸及其基础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对GERD进行治疗之前,首先应确定治疗的目标.例如,对胃部烧灼感和反酸而言,治疗的目标为缓解或消除症状;而对糜烂性食管炎,治疗的目标则应包括使食管炎愈合;对食管狭窄并发症,则需要进行强有力的抑酸治疗以预防狭窄的复发;后,对Barrett食管虽然也需要进行控制症状的治疗,但是,关于......
作者:吴成灿;郭同喜 刊期: 2002- 01
-
粘附分子在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preservationreperfusoninjure)是肝移植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引起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rimarygraftnonfunction),导致肝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1,2];因而一直是肝移植领域的研究难题.近年来,对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的研究表明,粘附分子参与和介导了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PMN)与肝窦内皮细胞及肝细......
作者:苏志良;吴晓彤;刘根祥;赵浩亮 刊期: 2002- 01
-
预防围生期新生儿HIV感染的新进展
在20世纪末,美国有80000名儿童和青少年因他们的父母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死亡而成为孤儿.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据卫生部披露,截止2000年第2季度,全国共报道艾滋病毒感染者19431例.据专家估计,中国目前艾滋病感染的实际人数已超过50万人,已处于艾滋病快速流行期的初级阶段.因此,母婴传播的流行危险也提交到重要时刻.尤其是妊娠妇女的监测及发现阳性孕妇的早期干预......
作者:刘莉 刊期: 2002- 01
-
狂犬病的早期特殊临床类型
狂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特殊首发症状的狂犬病屡有报道,但命名较混乱.现综述近年狂犬病的特殊首发症状,并提出早期特殊临床类型及分型标准.......
作者:李汝勇;吴翠萍 刊期: 2002- 01
-
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脑损伤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它不适用于某些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或正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测定脑组织损伤后的特异生化指标的改变,对于病情的判断、预后的评估、治疗方案的调整等方面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苏军凯;徐卫平;董闽田 刊期: 2002- 01
动态资讯
- 1 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进展
- 2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 3 长春西汀的抗炎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4 miRNA、LncRNA与缺血性脑白质病研究进展
- 5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快速诊断中的价值
- 6 诊断学见习教学方法探索
- 7 肾脏、输尿管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 8 肾近端小管损伤标志物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9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10 瘦素与肥胖综合征
- 11 丹参在心脏保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12 出生缺陷的现状与再生育监测
- 13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和p53
- 14 VEGF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15 卵巢癌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进展
- 16 细胞色素C与caspase家族在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17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
- 18 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 19 功能性单心室的心功能评估及治疗新进展
- 20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微RN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