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树突状细胞在细菌、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微生物感染机体后,不成熟DC经模式识别受体(如Toll样受体,TLR)识别微生物抗原并成熟,其吞噬活性下降,而细胞表面分子(如MHC-Ⅰ、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CD54)、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因子(IL-12、IL-10、IFN-α)表达增强,能有效地刺激初始性T细胞的增殖反应,是决定感染免疫应......
作者:向晓星;周霞秋 刊期: 2004- 09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于1989年克隆成功,HCV基因序列清楚.长约9400个核苷酸,由5'端非编码区(NCR)、单一开放阅读框(ORF)、3'端非编码区(NCR)组成.5'端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病毒复制及保持病毒性状方面起重要作用,3'端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一定作用.ORF长约9030nt,编码3010个氨基酸,称为病毒多蛋白前体.经过宿主细胞编码的蛋白酶修饰后形成功能......
作者:徐建玉;李昌平 刊期: 2004- 09
-
Wnt途径的组成调控及在肿瘤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外各种刺激通过相应介质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诱发细胞内一系列级联反应,使细胞增殖分化或周期停滞等,由此构成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在此系统中,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刺激细胞加速增殖与无限生长或凋亡抑制,导致肿瘤发生.Wnt途径作为细胞信号传导系统之一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涉及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黏附等多方面.因此,对其研究历史和各......
作者:郑健;郭美君;王丽岩 刊期: 2004- 09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肿瘤凋亡和增殖关系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不仅是由于细胞的过度增殖,也与凋亡的干扰有关.肿瘤无法调控的增殖是其主要的特征,增殖需要大量耗氧,缺氧是实质性肿瘤微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肿瘤的缺氧是肿瘤发生恶性转化甚至转移的始动因素.近的研究已表明,许多人类肿瘤内部都有显著的缺氧区域[1],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受缺氧或低糖的调节.......
作者:李力;李玉军 刊期: 2004- 09
-
以拓扑异构酶Ⅱ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研究进展
DNA拓扑异构酶(ToPo)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是通过改变DNA的α值而影响其拓扑结构,引起拓扑异构反应的酶.拓扑异构酶可分为两类:类型Ⅰ的酶(包括ToPoⅠ,ToPoⅢ)能使DNA的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反应无需供给能量;类型Ⅱ的酶(即指ToPoⅡ,ToPoⅣ)能使DNA的两条链同时发生断裂和再连接,当它引入超螺旋时需要由ATP供给能量[1].......
作者:田庆锷;李玛琳 刊期: 2004- 09
-
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分泌的炎性介质
一些诱变剂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同致癌物一样导致细胞增殖.肿瘤的缓慢发生是由于炎症过程导致癌性突变[1].大量的外因性和内因性化学及物理因素导致了DNA的化学改变.而后者,在炎症组织中显著增加的内因性的氧化作用可能是对肿瘤发生起到主要作用.例如,无法控制的氧化损害可以导致DNA氧化改变,生成DNA氧化加合物,如8-羟基-2-脱氧鸟苷,一氧化氮(NO)与过氧化物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盐(ONOO-......
作者:张阳;宋革;鲁开化 刊期: 2004- 09
-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治疗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Muller和McClintock发现了染色体的末端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提出了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片段即端粒的存在;70年代,Blackburn利用四膜虫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端粒是由富含G的核苷酸组成的DNA重复片段;1985年,Greider和Blackburn[1]鉴定了端粒中端粒酶的存在.从此,对端粒和端粒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功能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起来.在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端......
作者:郭大东;张霞;邓学箴;邱向东 刊期: 2004- 09
-
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研究新进展
90%以上的膀胱癌是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超过70%的TCC治疗后复发,复发患者中约30%肿瘤恶性度增加[1].肿瘤标记(tumormarkers,TMs)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膀胱癌肿瘤标记物作简要综述.......
作者:钱立新;丁鸿;刘训良;吴宏飞 刊期: 2004- 09
-
端粒、端粒酶与胃癌
20世纪30年代,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intock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概念,70年代Greider和Blackburn在四膜虫中证实端粒结构为简单的核苷酸重复序列,1984年Greider和Blackburn又在四膜虫中发现了端粒酶(telomerase)[1].近几年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十分活跃,现仅就端粒和端粒酶在胃癌方面的研究做简要阐述.......
作者:张雁山;米登海 刊期: 2004- 09
-
整合素和抗肿瘤血管生成
近年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增长.无限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肿瘤的恶性标志和特征,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措施.1971年Folkman[1]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新生的理论,其后又证实肿瘤生长初期不伴有新血管生成,称为无血管期,但到肿瘤生长至1~2mm3大小时,要继续生长就必须依赖新生血管来维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
作者:李真斌;齐协飞 刊期: 2004- 09
动态资讯
- 1 HDGF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人子宫内膜癌中临床研究状况
- 2 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
- 3 克罗恩病患者抑郁形成的危险因素
- 4 非智力因素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和对策
- 5 氙气麻醉的研究进展
-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对生化计量指标的影响
- 7 环氧化酶抑制剂对肿瘤治疗增敏的研究进展
- 8 多囊卵巢综合征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 9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 10 八峰氨基酸口服液实验研究
- 11 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成人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 12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3 MEF2 B与淋巴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14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对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作用
- 15 创伤急救的研究
- 16 心脏X综合征中医病机概述
- 17 RhoA/Rho激酶信号途径在门静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18 CT与MRI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对照研究
- 19 Y-STR多态性与人类学
- 20 视频喉镜的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