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综述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医学综述杂志2013年第23期文章
  • 布托啡诺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人民医院经瑞芬太尼麻醉后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所有患者根据其手术顺序平均分为布托啡诺镇痛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麻醉方法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及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布托啡诺镇痛组患者立即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

    作者:王新 刊期: 2013- 23

  •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肿瘤杀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是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肿瘤的生物治疗因具有符合生理、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已经成为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式,有着巨大的治疗前景.免疫活性细胞的体内注射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两者联合确保了一个高效和谐的免疫系统,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DC-CIK细胞的生物学特......

    作者:马锡慧;高钰 刊期: 2013- 23

  • 褪黑素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褪黑素是一种由脊椎动物脑中松果腺体分泌的吲哚类激素,它可能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节、通过调钙蛋白M与雌激素信号通路发生联系而发挥抑制人类肿瘤生长、扩散的作用.褪黑素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及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肝癌的研究并不深入,可能与黑色素对肝细胞凋亡诱导、影响肝癌细胞周期以及调节免疫等作用有关,该文就褪黑素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畅 刊期: 2013- 23

  • 肺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生物治疗是一种利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或肿瘤生长,从而达到抑瘤目的的治疗方法,是继手术、放疗、化疗模式之后新兴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常规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就树突状细胞疫苗、相关肿瘤抗原疫苗、肿瘤细胞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春燕;何凤 刊期: 2013- 23

  • 2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常用研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肾病(T2DN)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对T2DN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治T2DN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建立与人类发病机制相似的T2DN动物模型是防治研究的关键问题.迄今为止仍无理想的T2DN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T2DN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链脲菌素药物诱导法、四氧嘧啶药物诱导法、KK-Ay小鼠、db/db小鼠、OLETF大鼠等.......

    作者:安增梅 刊期: 2013- 23

  •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经典观点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在妊娠初期胎儿获取葡萄糖量增加,母体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在孕中后期,胎盘激素随孕周增加而分泌增多,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母体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GDM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易患性、炎性因子、细胞因子等有关,而母亲年龄、孕前体质量、受教育程度与职业也可影响GDM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曹晶 刊期: 2013- 23

  • 抗磷脂综合征致复发性自然流产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RPL)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以上20周前的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PL)引起的一组反复动脉或静脉血栓、流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APS引起RPL的发病机制可能与APL、补体、内皮细胞、膜联蛋白有关.目前治疗APS导致的RPL后妊娠的方法主要是抗凝治疗,如肝素、阿司匹林等.对这些方法加以比较有利于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 23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及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的常见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常伴有ED,两者关系密切.OSAS并发ED的重要的原因可能为OSAS患者的血管顺应性降低和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积极治疗OSAS的基础上,使用抗氧化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保护阴茎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勃起功能,将成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方向.......

    作者:何磊 刊期: 2013- 23

  • 白细胞介素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白细胞介素10(IL-10)是重要的抗炎因子之一,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拮抗炎性反应,其分泌不足可导致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IL-10基因多态性亦参与ARDS的发生和发展,且不同基因型对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存在差异.该文就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ARDS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RDS的治疗提供......

    作者:王春亚;王贵佐 刊期: 2013- 23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清GDF-1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的一个远支,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保护因子.随着研究的广泛与深入,发现GDG-15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层以及预后判断密不可分,尤其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其能否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独立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长远意义.......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