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规、条例;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出版标准,学科专业名词和术语统一、标准、规范;始终坚持宣传医学新理论、推广新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服务,为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为人民健康长寿服务,创建中国特色医学理论的办刊宗旨。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出版部门: 《医学综述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08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53/R
邮发代号: 6-106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984.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综述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自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流行以来,双重感染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杆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并给全球的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和经济负担.国内外学者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均不同于单纯的肺结核.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其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综合分析临床和影像征象,往往能够获得正确诊断.该文就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实验室......
作者:王青 刊期: 2013- 07
-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与生物生理心理等有关的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高,症状顽固,治疗花费巨大,住院病例逐年增加,已引起广泛重视,IB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肠道的传输改变、内脏敏感性增加、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随着人们对心身疾病的认识,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
作者:颜君;朱高莉 刊期: 2013- 07
-
代谢综合征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心内科和糖尿病科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前研究发现,有许多基因及其基因的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有关.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因其病因、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还需要在预防、治疗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该文就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部分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 07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严重影响孕妇以及胎儿生命安全的疾病.在健康初产妇中,妊高征的发生率为6%,以往有妊高征病史的孕妇更是高达18%.尽管针对妊高征的发病机制、病因、预测及治疗手段的研究很多,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清晰,也没有对妊高征孕妇以及分娩胎儿有确切治疗作用的药物.该文就目前妊高征的发病机制、病因、早期预测及其防治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总结.......
作者:葛新梅 刊期: 2013- 07
-
急性心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肾综合征(CRS)是继发于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肾脏损伤.发病机制包括一氧化氮/活性氧类平衡的失调、全身炎症和细胞凋亡、活化交感神经系统、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旁分泌和系统分泌的各种物质.急性心肾综合征的疾病进展较快,诊断上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目前急性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改善心功能,维持肾脏灌注,消除利尿剂抵抗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
作者:王贤平 刊期: 2013- 07
-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廉价的危险预测因子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传统应用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近年来有研究者报道RDW与贫血以外的多种临床情况下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RDW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标志物,可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预后,其与ICU患者的预后也密切相关,甚至可预测一般人群的病死率.RDW有望成为一种能够预测多种临床不良事件及一般人群病死率的新型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白卫君 刊期: 2013- 07
-
唾液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唾液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液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信息.由于采集唾液安全无创、方便,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从中探索疾病生物标志物,同时为病程监控、药物监测、疗效评价等提供依据.唾液检验正成为当前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总结回顾唾液检测在感染、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药物毒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理清思路.......
作者:丁慧登 刊期: 2013- 07
动态资讯
- 1 皮肤微循环检测方法及其新进展
- 2 正畸矫治后患者口腔习惯的改变
- 3 感染与分子免疫的关系
- 4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 5 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6 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 7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 8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9 雷公藤多甙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10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 11 西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分析
- 12 轮状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 1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GVHD和GVT中的作用
- 14 乙醇代谢酶与乙醇性肝损伤
- 15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研究进展
- 16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新研究进展
- 17 核仁磷酸蛋白(NPM/B23)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 18 成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 19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 20 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